2016年6月6日 星期一

讓音樂教育更美好-葉老師好文章- 【學科是一陣子,生活是一輩子,音樂就是能豐富我們的人生!】

讓音樂教育更美好-葉老師好文章-
【學科是一陣子,生活是一輩子,音樂就是能豐富我們的人生!】
  這是我這次在音樂會多場我都有講到這個概念,台灣的家長很重視學科,而且很偏頗的把學科的好壞變成孩子整個人的好壞,我雖然讀音樂但從不覺得學科不重要,因為知識的厚度能夠增加藝術內涵的深度,會彈琴但是沒有知識內涵的支撐,註定也只是彈琴的機器;而且我們以前雖然是音樂科班,學科也占了一部份的比例決定能讀學校的好壞,我認為學科很重要,但不該覺得學科就是孩子的"全部",這是台灣家長需要導正的觀念。
  學科的生活最多25歲會通通結束,但什麼是一輩子的呢?那就是"生活",我小時後真的以為功課好壞就是人生的全部,功課不好考不上好大學,那就註定是個魯蛇,但隨著年齡增長,我發現,學科不能決定你的一切!能不能把生活過的好,過的豐富,過的踏實似乎跟學科不是完全那麼成正比。
  而音樂就是豐富生活得很大一部分,我就在音樂會的時後舉自己的例子,會經營音樂教育,回溯到初衷就是我自己非常愛音樂,包括喜歡"彈琴"跟喜歡"聽音樂"。
  我家有一大堆CD,古典.爵士.流行....各種風格(而且我大部分都是正版)我喜歡自己找譜來彈,從小古典基礎和視譜基礎,流行歌對我們來說再簡單不過,聽音樂我也有分各種時刻想聽的歌,包含開車、寫文章、洗澡、旅行...等等有一張自己的音樂清單,並隨時加入新貨,自己就算沒有找一群朋友露營狂歡戶外活動,都能透過音樂宅在我的天地"獨處"的很開心。
  可是要能夠融會貫通音樂,就有賴ˊ於小朋友現在這個年齡,所建構的基礎!很多家長會覺得既然音樂是這麼快樂的事情,但為什麼陪小孩練琴好累阿!有時他們產生惰性更煩了!但因為,孩子在音樂的領域是一個白紙的時期,家長能做的.最有效果的.最有系統的就是讓他們"好好的先從學習一樣樂器中建構厚實的底.基礎。",畢竟我們沒有原住民天生麗質的完美音樂性,也沒有歐洲百年千年豐富的人文薈萃&唾手可得的音樂環境,我們身在台灣只能從"土法煉鋼"開始。現在正是時候,童年就是訓練期,當他們有好的基礎,往後,他們聽到很多音樂自然能用較輕鬆的方式融會貫通。
  家長你常常必須深思你在乎得是什麼?如果學音樂這件事情不會讓孩子升學加分你就覺得沒有用處,沒有意義了嗎?我想如果家長在孩子童年只在乎功課,其它都不用學,不用做,無疑就是培養讀書的機器跟生活的白癡,其實到25歲學科生活結束後就算孩子擁有一張很亮麗的升學成績單,孩子生活仍然會屢屢碰壁,情緒沒有出口,面對生活沒有美感的能力,孩子可能一輩子驕傲於自己驕傲的學科但實際上確一直少了什麼真正讓他心靈快樂的元素。
  這是2016年五月音樂會傳達的理念之一,在沉澱多日後把他付諸文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